“现在,我们村的服装车间可以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服饰,在这里工作能挣钱,还特别有荣誉感,很开心。”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集镇苏张庄“晚霞红光”服装加工车间正忙的不亦乐乎的村民袁春阁高兴地说。
在一旁成品服装陈列架前,苏张庄村支部书记程菊敏正热情地与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介绍着:“这是一款我们新上市的老年人春季服装,款式大气上档次,适合城乡老年人穿。”程菊敏顺手拿起新款服装穿在自己身上,整个人的气质顿时提升了一大截,引得周围的人群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。
苏张庄是一个有着20余年为外地服装企业代工的历史,村里男男女女多少都掌握一定的缝制技术。“为别人代工生产,不如我们大家聚合起来形成合力,开发属于我们村自己的品牌服饰。”有了这个想法的程菊敏说干就干,在镇政府大力帮助下,由镇属公司、村合作社、企业,共同打造了“晚霞红光”老年服装品牌,将服装的生产、销售环节落地在村,形成“平台公司+村集体+企业”的三方联合共富模式,为村民增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自从有了自家服装产业,村里闲置的劳动力不仅有钱可以挣,一些在外务工的群众也回到家门口就业,在这里一边照顾家庭,一边从事服装裁剪等工作。
“发展银发经济,以“衣养”促“颐养,为老年人提供款式多样、用料真实、价格优惠的系列服装产品,是我们的初心,也是我们村发展老年服装的理念。”程菊敏心有感触的说。截至目前,苏张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服装产业集聚村,建设共富工坊58家,带动就业330余人,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。
而该镇秦田庄村则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资源,大力发展生态农业、特色养殖业,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,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光旅游村。
“他们村的紫苏鸡蛋确实好吃,蛋香浓郁,蛋黄深红,营养丰富,我已经买了好几次了,每次来玩都买。”来秦田庄乡村游的王琛开心的说,“周末了带孩子来这边散散心,去现代生态园里采摘一些果蔬,既丰富了孩子的眼界学识,又体验了乡村丰收的喜悦,两全其美。”
今年70多岁的村民樊兆良大爷告别以往打牌、遛鸟的闲散生活,在村干部鼓励下开启了摆摊卖手工制品的新尝试。每到周末,“樊妈妈手工制品”的小摊位上人气都很旺。“我负责看摊卖货,老伴负责编造手工制品,生活很充实,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。”樊大爷半开玩笑的和我们说着。和樊大爷老两口一样,靠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的村民越来越多,周末小餐馆、手工布鞋、五谷杂粮等售卖,组成“秦田周末小集市”繁华的画面。
“村民劳动获得、土地流转租金、入股股金、务工薪金组成村民增加收入的多渠道来源,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。”秦田庄村支部书记李运泉说。
一个个优质乡间企业被引进乡村,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更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如今,汶上集镇落户驻村企业148家,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10000余人,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。“通过实施‘万民共富’工程,依托共富工坊模式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,达到增收致富的目标,最终实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”汶上集镇党委书记赵中国充满信心地说。
近年来,成武县紧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拓宽增收渠道,坚持党建引领、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农民参与的原则,扎实推动“百企入村万人就业”工程和“党建引领万民共富”活动,以农村留守人员、闲散劳动力等群体为重点,以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就近就业需求为导向,推动资源下沉、产业进村、加工入户、农民就业,让3.6万老百姓实现了“家门口”就业致富梦。 (李凤龙 张天峰)
文章来源:人民网app